有很多的主題性博物館不斷的興起,現(xiàn)代藝術博物館設計對于建筑師來說,這代表自由——功能自由,面積自由,動線自由,空間自由,光照自由,形態(tài)自由,材料自由。好的現(xiàn)代藝術博物館,不僅在設計中需要過硬的技術,甚至需要把審美和人性化放在第一位。
1、光。光非實體,非功能,卻是藝術博物館的靈魂。相比小心翼翼、嚴格控制光照的文物類博物館,現(xiàn)代藝術博物館對待光要輕松自如的多。設計師們像操作形體一樣操作自然光,直射、散射、反射、漫反射,不一而足。
2、景。依山傍水多美景,于是或框景、或借景、或建筑山川融為一體。
3、形。有些博物館無須倚傍美景,個性鮮明,自成一景。
4、質。也有些博物館,不追求形式張揚,大隱隱于世,于細微處見逼格。
5、趣。有些博物館,利用中庭,組織起靈趣生動的流線和空間,其氣場可以感染觀眾。
立陶宛 MO 現(xiàn)代藝術博物館為例,一起來看看設計師是怎么看的?
不規(guī)則幾何體的設計,讓整體建筑形成一個內(nèi)部與外部之間流動的結構。應用當?shù)亟ㄖ褂玫牟牧?,直線型的外立面采用明亮、清爽的白色石膏。進入博物館的樓梯亦是不規(guī)則的立體設計,它與博物館的對角軸線相交,樓梯兩邊的墻體采用玻璃設計,將外立面打開,使得建筑內(nèi)部結構和城市街道之間營造出視覺上開放感。樓梯通往一個階梯形的露臺,可以作為公眾的聚集地,也可作為表演和講座的場所。長達五米的懸挑下是一面巨大的落地式玻璃墻,使得展廳的內(nèi)部空間與公共露臺的景色融為一體。
建筑師設計了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,使室內(nèi)的廊道充滿光亮。朝南的露臺受到 5 米長的懸挑的調節(jié),在夏季較暖的月份可以遮蔭。在建筑的北側,游客可以通過一個兩層高的玻璃入口進入一個光線充盈的大廳。無論是在建筑的內(nèi)部還是外部都采用幾何形天窗這一共通的設計元素。一方面,光線能通過這些天窗進入底層空間,另一方面也使得上下層空間更具有一種整體感。
請發(fā)送簡歷至郵箱:info@sczz.com
x